第(2/3)页 “陈儒,他度化失败,也受了伤,而且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。” “第一次度化没成功,往后就更别想成功了。” 许清宵摇了摇头,眼下他不想要节外生枝,毕竟对方第一次度化失败,想要继续度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 相当于给自己加了度化免疫力。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,还是许清宵想要八宝佛莲,在没有得到八宝佛莲之前,许清宵不想要跟佛门闹翻。 方才怒骂,不算直接撕破脸,毕竟对方有错在先。 “恩。” “不过往后你要小心佛门了。” “佛门弟子,数千年前就对中洲虎视眈眈,后来若不是出了朱圣,只怕佛门早就入侵我大魏了。” “现在文宫脱离,在他们眼中,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。” “他们更希望入驻大魏,甚至老夫怀疑,他们会为了入驻大魏不择手段,连你也敢度化,就足以证明这帮人的决心有多强烈了。” “此事老夫会告知陛下,守仁,若是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,大魏可以一战。” 陈正儒出声,他基本上是给了许清宵一个答复。 大魏随时可以一战,如果被逼急了的话。 “恩,我明白。” 许清宵点了点头。 而陈正儒继续开口。 “守仁,老夫过来找你,一来是为刚才的事情,二来还有一些喜事告诉你。” “如今天工阁与聚贤馆建立成功,各地人才如笋一般冒出,其中有不少能人巧匠,还有一些不错的俊杰。” “都被六部各自选走。” “如今粮产增加极多,上次得到赐福,大魏土地肥沃,易种植粮食,我等在两天当中更是找到一些稻穗,比寻常稻穗多了接近三倍谷粒。” “还是三季稻,一年可收三次,各地也发现了一些食物,只需要一点水就能养活,而且生长速度极快,一个月就能收成,就是没什么味,但能扛饿。” “顾尚书算了一下,若不出意外的话,水车,良田,开荒,以及这些稻穗种子的情况下,大魏粮产可达到五倍之多。” “如果加上新找到的粮食,可以解决大魏五成百姓的生存问题。” “三年之后,大魏粮产可翻十倍,达到天下粮满的盛况啊。” 陈正儒有些激动。 他这次过来,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醒许清宵,也是告诉许清宵这些好消息。 水车就不用多说了。 许清宵成圣之后,大魏无数良田得到赐福滋润,生长出大批粮食就不说,更主要的是,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新稻穗,这些稻穗种植出来的米,饱满颗大,而且数量也极多。 而所有荒田也得到了滋润灌溉,有些荒田本就不适合种植,可随着天地赐福,这些荒田变成良田,大大提升粮产。 再加上又找到了一些虽然没什么味道,但可以扛饿的新食物后,户部这段时间激动的天天睡不着觉。 毕竟种植再多的粮食,也要考虑很多底层百姓的温饱问题。 没有那个国家不缺粮食,无非是有人吃得饱,有人吃不饱罢了。 大魏王朝即便是得到天地赐福,但想要喂饱整个大魏,还是很困难,有五成大魏百姓,都是底层中的底层,生活在大山之中,或者是极其偏远的乡村。 哪怕是种植,他们也难以吃饱饭。 现在有了这种东西,虽然不怎么好吃,可最起码管饱啊,吃饱了就有力气干活,有力气干活,就能继续生产,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生活。 任何发展都是需要时间的,陈正儒已经预料到再过几年,大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。 “好。” “这是好事,不过还是要让顾大人控制一下粮食价格,现在开始就要打压粮食的价格,但不要打压的太狠,可以慢慢来。” 许清宵听到陈正儒所说,心中也充满着喜悦。 现在五倍的增长,过个两三年后,必然是十倍的增长。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大魏王朝三年赶超鼎盛状态,五年可达到真正的盛世,家家户户有存粮,可以往下个阶段走了。 这就是国运强的好处。 风调雨顺,没有任何灾祸,甚至你需要什么东西,想要什么东西,都会赐福给你,就好像这个稻穗以及这种听起来类似土豆的食物。 按理说要去找,而且很有可能几年都找不到这种食物,但国运强盛之后,这些东西平白无故自己出现,省时间不说,还让大魏提前进入发展阶段。 早一年得到,大魏就能早一年崛起。 “恩,顾尚书明白这点,已经着手令人安排了。” “不过,顾言让老夫问问你,眼下国库充盈,粮产增收极快,虽然陛下免了三年税收,但粮产充盈之下,大魏国库的银两,可以进行部分支配,问问你有什么想法。” 陈正儒询问道。 户部现在是彻底飘了,国库银子多,外面粮食多,不花不舒服。 原来不花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,所以明知道花银子能发展国家,但也舍不得花,就怕那天突然断粮,哪里又闹出什么灾祸。 可现在不需要担心了,自然这些银子放在国库里也没什么作用,倒不如拿出来造福百姓。 “陈儒,让顾大人拿出五成国库,修路建桥,以郡为首,修建大魏官道,要求路面平整,四通八达,每五十里路,设大型驿站,负责收取官道路费,按里收银,一里一文钱,按人头算,入官道给予令箭,出官道交还令箭,商队行走收取两成漕运费,各地遣派官差轮番看守,凡逃单者,谎报者,一次罚款,两次严惩,三次不得再行官道。” “眼下,大魏粮产提高速度飞快增长,不出一年,各地贸易将会兴起,我等必须要提前布局,修建官道,提高生意效率,这样一来,大魏铜钱便能快速流通,营造良好现象,也能更好控制粮食价格,不至于出现黑心商人控制粮食市场。” 许清宵想了想,大魏现在彻底不担心收入问题,那么就可以开始修路建桥了。 想要富先修路,这是很经典的一句话。 道路越通畅,经济就越发达,现在修路看起来有些古怪,可修路需要大量人力以及时间,想要全部修建好,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。 而且所花费的银两也是天文数字,大魏王朝肯定做不到,但许清宵以郡为主,让各府修建官道,促进府城之间的贸易往来。 先做好第一步,然后便是各府修建,再然后便是各县修建。 越往后需要的银两就越多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 “好。” “老夫待会就去找顾言一趟。” 陈正儒细细琢磨一番,很快他理解许清宵修建道路的目的,当下点了点头道。 “守仁,刑部如今扩张四成人手,大多数都是仙门弟子,如今大魏上下已经彻底安稳,一切宵小之辈都已伏法,还剩下一些流寇匪徒。” “在仙门弟子的协助下,张靖认为半年内,可彻底解决大魏流寇之祸。” 陈正儒继续汇报刑部的事情。 刑部,代表着是司法,许清宵对于刑部也是十分看重。 “加大力度,让仙门弟子集中力量,两个月解决所有流寇,不过流寇抓后,只杀头领,其余不杀,不过问清楚原因,倘若有冤案,当地县衙必须配合调查。” “先解决案子,再斩首,其余流寇,扣押各地大牢,若愿意农耕做事,可酌情减刑,最多减刑三成,待刑满释放,给予一笔苦工费,按正常一年苦工银两发放。” “让其重新做人,改过自新。” “流寇之祸解决,一翻旧案,二查斗殴泼皮,总而言之,二十年内,只要有任何过错,无论大错小错,该罚则罚,该杀则杀,告诉大魏百姓,刑部至公,让百姓安安心心务农,安安心心做生意。” 许清宵出声,这是他对刑部的要求。 杀流寇,翻旧案,肃正气。 大事小事,该杀就杀,该罚就罚,虽然有些严酷,可这样才能让百姓们彻彻底底安心生活。 不然好不容易赚点银子或者做点什么事情,大魏王朝不收税,这些地痞流氓,各地恶霸去收,而且动辄收个五成六成,百姓还怎么过日子? 又怎么卖力干活? 许清宵不是说让大魏一点罪恶都没有,而是要让大魏百姓知道,做了错事刑部就一定会严惩,宽百姓的心,也镇宵小之辈的歹念。 “好。” 陈正儒点了点头,许清宵说的话,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。 “守仁,工部最近吸纳人才极多,研究出许多工器,有一部分的确不错,虽说不上利国利民,但也能方便百姓。” 陈正儒提到了工部。 对于工部,许清宵倒也直接。 “工部任意发展,只要是有用的人才,多少都吸纳,如之前一样,不去变动。” 关于工部,许清宵最期待的是三样东西。 一个是农耕方面的工器,减少大量人力资源。 一个是运输方面的工器,提高效率。 最后一个就是战争杀器,大炮了。 许清宵打算有时间去趟工部,研究研究大炮,至于农耕工器以及运输工器,暂时可以放一放。 没那么多时间,自己的精力有限,只能研究战争杀器了。 同时这两样东西,最好还是工部自己发明要好一些,不然光靠自己拿出来,也不见得能完全理解,回过头还是要自己来改良。 “兵部军营目前也已经做好了,下个月开始扩军。” “礼部这里暂时没什么大事。” 陈正儒告知许清宵兵部和礼部的情况。 “兵部按照计划行事,礼部的话,有事要办。” “陈儒,设立国子监,下设太学,中学,四门学。” “太学设立于各地郡都,为大魏书院,为朝廷六部提前,选拔人才,提供高等教育。” “中学设立各地府都,扩大影响,培养中坚力量。” “四门学为杂学,农商工兵四学,请各地人才,专项培养。” “同时国子监设立正副监院,督察院,负责督查大魏书院教资能力,包括划分排名,以及教学统一,不答应者,取消立院资格。” “换句话来说,往后在大魏建立书院,都要由大魏掌控,银两可以由他们赚取大头,但教什么东西,必须要由大魏掌控。” “此事让王大人处理,陈儒你也要参与其中,毕竟此事极大,光靠礼部,只怕很难完成,需要吏部参与。” 兵部没什么好说的。 但礼部许清宵想到了书院之事,所以将这个重任交给礼部了。 “掌控大魏书院?这.......恐怕有些不妥吧?” 陈正儒忍不住咂舌,许清宵还当真是霸道啊,一句话就要大魏书院乖乖听话,同时设立太学,中学,以及四门学,可谓是一网打尽。 而且太学建立在郡都当中,与朝廷直接挂钩,进了太学基本上就算是半只脚踏入朝廷,拥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。 光是随便想想都能猜到,一旦设立太学,大魏这些读书人只怕挤破头都想进来啊。 官方学院,这还真是绝招。 “没有什么不妥。” “眼下大魏王朝,儒道品阶最高的是我。” “陈儒,一位半圣说的话,谁敢不尊?” “而且我的意思,也是陛下的意思,这些书院即便是再不答应也得老实。” “这是王道。” 许清宵出声,他可不在乎这帮人怎么想的,现在要做的事情,就是横扫一切障碍,管你是谁,只要对大魏王朝发展不利,该处理就处理。 “好。” “老夫去准备草案,到时给陛下一阅。” 许清宵都这样说了,陈正儒还有什么好说的? “守仁,其他没什么事了,老夫先走了。” 陈正儒深吸一口气,他要将这些事情落实,自然不能耽误时间。 “好,有劳陈儒了。” 许清宵开口,如此说道。 毕竟自己只是动动嘴巴,干活的人是陈正儒,自然要客气一些。 “王爷客气了,真正累的是你。” “守仁,你放心,你的梦想,老夫竭尽全力都会帮你完成的。” 陈正儒感慨了一声,然后又说了一句许清宵完全听不懂的话。 说完这话后,他便离开了王府,不给许清宵询问的机会。 啥梦想啊? 许清宵莫名好奇。 不过很快。 许清宵没有浪费时间,他立刻盘腿坐下,与朝歌沟通。 谈论方才度化的事情。 毕竟差一点就着道了,许清宵自然要重视。 与此同时。 大魏京都,一处客栈内。 慧正神僧盘腿而坐,他双眼紧闭,已然神游出去。 西洲。 一处荒漠中,一名老僧正在枯坐。 突兀之间,慧正神僧的身影出现在此地,佛光映照,但荒漠就是荒漠,即便是被佛光映照,却依旧改变不了本质。 “师兄,我强行度化许清宵,失败了。” 慧正神僧开口,语气显得有些无奈。 “唉。” 枯坐的老僧长长叹了口气。 他很沉默,足足沉默了一炷香,最终才缓缓开口。 “大魏的态度,是否如我猜想的一般?” 老僧开口问道。 “恩。” 慧正神僧点了点头。 “眼下,只能通过哪三个办法了,入驻大魏,是我佛门最为重要之事,这次机会,佛门不会放过,天竺寺为佛门之首,必须要做到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