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七章:朱圣十二册,许清宵悟圣道,惊天异象!【求月底月票】-《大魏读书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没有不朽的王朝,也没有永恒的存在。

    当一个王朝,大部分都是贪官的时候,那么这个王朝也即将走到了末路。

    而当文宫这种势力,满脑子都是围绕利益之时,那么这个势力,也即将走到了末路。

    欠缺的,无非是一个人,或者是一件事。

    大厦不会突然倒下,但当大厦倒下的时候,也是极快的。

    朱圣一脉。

    走到了末路了。

    望着月色。

    许清宵沉默了许久。

    一直到卯时。

    科举第二会考来了。

    许清宵从院中走出,缓缓来到了主考地点,如昨天一般。

    只是他将原本的试题收回了,取而代之,换了一个新的试题。

    主考地点,参与科举的考生们,已经落座下来了。

    王新志等人早早来了,许清宵是掐着时间来的。

    “我等拜见许大人。”

    这一刻,考生们以及其他考官纷纷朝着许清宵一拜,但周仁明这批人依旧是坐在那里,连站都不站起来。

    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昨日让许清宵吃瘪了,所以今日比昨日更加莫名嚣张起来了。

    许清宵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。

    只是点了点头,将试题交给王新志。

    紧接着回到自己的主考官位上。

    拿到试题。

    王新志也没看,而是看向众考生道。

    “科举开始,众考生准备。”

    说完此话后,众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。

    而王新志也来到钟旁,让人敲钟过后,便缓缓展开手中白纸。

    只是下一刻。

    当王新志看到试题之后,脸色一变。

    王新志将目光看向许清宵。

    然而许清宵神色无比平静,一时之间,王新志叹了口气,随后缓缓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大魏王朝,武昌二年,科举第二试题。”

    “文宫之害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几乎是硬着头皮将试题说出。

    刹那间,随着试题说出之后,所有考官脸色瞬间大变,而这些学生们也在一瞬间哗然一片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周仁明等人,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。

    他们昨日才道出朱圣一脉的好,讽刺许清宵不尊圣人,结果许清宵今日的试题,几乎是将朱圣踩在脚下。

    实际上,许清宵的试题,针对的是文宫,但在他们眼中,许清宵就是在针对圣人。

    “许清宵,你如此蔑我圣人,你当真大胆。”

    周仁明体内的血,直接涌上脑袋,他大声怒吼,指责许清宵这般行为。

    怒声极大。

    主考台上。

    许清宵眼神没有任何怒意,只是缓缓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考场喧闹,逐出去,剥夺功名,三年内不得再考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声音很平静。

    周仁明这种人,许清宵压根就不想对付,连七品都没有,在这里叫嚣。

    如若自己不是主考官,他周仁明下场会很惨。

    可自己是主考官,一切按规矩来。

    “许清宵,你大逆不道,竟然如此污蔑圣人。”

    “你将我驱逐,我周仁明今日还不考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种人,不尊圣人,不敬长辈,罪无可赦。”

    周仁明怒吼连连,他并不在意被驱逐,昨日写那种文章,他便已经不考虑科举了。

    眼下他就是要骂,骂许清宵,将心中的话,全部说出来。

    “来人。”

    “将考生周仁明,扣押大牢,藐视科举,不尊本儒,罪上加罪,今日午时,由刑部,大理寺验明真身,斩首示众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淡然开口。

    既然对方一心求死,许清宵也就不给机会了。

    “许清宵,你敢?”

    “我乃大魏读书人,有功名在身,又没犯重罪,按照大魏律法,你不能杀我。”

    周仁明听到这话,眼神之中明显露出慌忙之色,但他依旧昂着脖子如此说道。

    只是贡院内的护卫,已经过来了,直接将他扣押,根本没有任何一点留情。

    而在这帮护卫眼中,一个区区考生算什么?许清宵连天地大儒都敢杀,这人脑子真有问题。

    “好,你的功名没了,王大人,劳烦您请人去一趟吏部,把这人的功名革了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开口,语气平静无比。

    此话一说,周仁明还想要嚷嚷着什么,但过来扣押的护卫不蠢。

    直接一巴掌扇在周仁明脸上,让其瞬间闭嘴。

    下一刻,周仁明被扣走了。

    其余人面面相觑,即便是一同跟随周仁明同来的读书人,在这一刻莫名害怕了。

    “如若觉得试题有问题,可以放下笔,视为弃考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尔等的权力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再喧闹,一视同仁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声音略显冷漠。

    他昨日不出手,是不想理会这种事情,狗叫几句,没必要去招惹。

    可今日出手,狗已经咬了自己,许清宵可不信奉那句难道还咬回去这个理论。

    许清宵不会咬回去,杀了就行。

    不过当许清宵说完此话后,众读书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大部分读书人还是老老实实参加科举。

    他们虽然是读圣贤书,可问题是,他们更在乎自己的仕途。

    但也有一批读书人起身离开了,不过没有像周仁明这般作死。

    这帮人就是实打实被洗脑成功读书人。

    许清宵不在乎这些人,依旧是静静等待着。

    数个时辰后。

    又是于益第一个写完了考卷,许清宵仔细观看。

    文章内,于益的思路与自己再一次不谋而合,认为文宫之害在于,读书人不再是读书人,而是追逐地位与权力的人。

    读书为的不是天下苍生,为的是自身利益。

    文章犀利,而且字字珠玑,倘若这文章拿给大魏文宫看,估计文宫大儒也要炸了。

    收回目光,许清宵看向于益。

    后者感受到许清宵的目光,当下抬起头来,随后朝着许清宵拱手,他不能站起来,这是规矩,可面对许清宵,他尊重,可这番尊重并不是那种谄媚与巴结。

    只是尊重罢了。

    “此子,大才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在考卷上写下优。

    优,是超过甲的评价,唯独主考官可以写优,其余考官只能划分甲乙丙丁。

    过了几个时辰后。

    有人来了,找的是王新志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,王新志皱着眉头走了进来,来到自己面前,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。

    许清宵大致也猜到了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“王大人,是否有人找你,让你向我求情,绕过周仁明?”

    许清宵问道。

    “恩,不过老夫拒绝了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给予回答,也没有隐瞒什么。

    “倘若王大人求情,我可以放他一马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不想折损王新志的面子,他这般开口,毕竟一个周仁明而已,被人当了棋子,傻乎乎的。

    “不了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摇了摇头,而后开口道:“不杀一个周仁明,往后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周仁明,这种人,死不足惜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语气冷漠道。

    如若只是一些小事,他的确会求情,科举考场上,也敢这般,那就没什么好商量的。

    听到王新志的回答,许清宵到没有说什么了。

    就如此,科举结束。

    许清宵如昨日一般。

    不过这一日深夜,当许清宵审批完所有考卷后,王新志来了。

    “守仁。”

    私下见面,王新志就没有称呼许清宵为大人了。

    “王大人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倒是客气。

    “明日科举,结束后,打算去做什么?”

    王新志倒也直接,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去读书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守仁,明日科举结束后,去大魏文宫吧,朱圣十二册,一定要认真看。”

    “对你定然有帮助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说出自己来找许清宵的目的。

    他知道许清宵最近在想什么,所以特意过来提醒一句。

    此话一说,许清宵点了点头,也算是明白王新志来找自己做什么了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而王新志继续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这次科举,可看中什么人才吗?”

    王新志询问许清宵道。

    “有几个,但数量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对比以往如何?”

    许清宵给予回答,同时也很好奇地询问。

    毕竟王新志主持科举的次数比自己多。

    “新朝第一科举,不怎么行,对比以往,差了许多。”

    “准确点来说,越来越差了,今年这个于益极其不错,文章犀利,有点你的影子,只不过太过于锋芒也不好,没有你的能力,如此锋芒的话,麻烦很大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给予回答。

    随后,他继续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老夫看了于益的文章,也明白了你为何出这道题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自朱圣逝后,文宫越来越糟糕了,早几百年还好,可到了今日,文宫已经将传道受业放在一旁,所有心思都是想着如何稳固文宫地位。”

    “圣人在的时候,他们没有这样做,圣人不在的时候,他们也害怕地位不稳固。”

    “读书人没有读书人的样子,这就是现在的环境。”

    “守仁,老夫尊的是朱圣,不是文宫,老夫希望你早日成圣,还读书人一个朗朗乾坤。”

    “如若有什么地方,需要老夫去做,尽管开口。”

    “再过几年,老夫也要告老还乡了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感慨道。

    他也意识到大魏文宫这些年来的变化,所以不由感慨万分。

    “王大人言重了,您身子骨还健朗,再做二十年都不成问题。”

    许清宵如此说道。

    而王新志摇了摇头,有些苦笑道。

    “到了这个位置,没有人舍得下来,但大魏需要新人了,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大魏王朝历经北伐之战,国家动摇,王朝于风雨之中,我等所做的事情,就是让国家稳定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剩下的,是你们年轻人该做的了。”

    “文宫脱离后,或许是一件坏事,也或许是一件好事,待这两年,大魏彻底稳定,我等也会相继离开。”

    “大魏王朝,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。”

    王新志没有承下许清宵的安慰,反而十分认真地阐述事实。

    许清宵听后,没有说什么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,王新志离开了。

    望着离开的王新志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许清宵更加沉默。

    时间缓缓流逝。

    第三日。

    许清宵依旧主考。

    而第三日的考题。

    【为官之道】

    许清宵的试题,并非是什么经书论文,而是拿出大魏当前的弊端情况,让考生们发挥。

    考的不是知识,而是思想。

    第三日。

    依旧是于益文章最好,但出乎意料的是,自己的师兄,也写了一篇不俗的文章。
    第(2/3)页